“没想到事情过去快一年了,你们还记得来看我们,真的太感动了,是你们给了我力量,让我们家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日子,现在全家的日子也越来越好了。”司法救助对象张某某在2025年8月的一次回访中包含感激地说道。一纸救助,能点亮绝望里的微光;一次伸手,可扶起风雨中的家庭。近年来,安宁区检察院始终秉持“救一人暖一家”的初心,共办结司法救助案件20件、发放救助金41万元、让20个陷入困境的家庭重拾欢笑。
主动找困,精准递送“雪中炭”
打破“等案上门”的惯性思维 , 安宁区检察院主动拓宽线索渠道,构建多元化线索发现机制。一方面,加强与刑事、民事等检察部门的沟通,建立线索内部快速移送机制,确保符合救助条件的案件及时进入救助程序。2022年5月刑事检察部门在办理一起故意伤害案时,发现被害人曹某某因伤致残,丧失部分劳动能力,且医疗费等损失未获赔偿、家庭困难,当即将线索移交控告申诉检察部门,检察官迅速行动,经核实其家庭困境,确认符合条件后及时发放救助金,缓解了其燃眉之急。另一方面,检察官主动下沉一线,主动深入基层,与社区、村委紧密协作,开展常态化走访,动态掌握辖区内困难群众情况,精准识别潜在救助对象。2023年8月的一次走访中,获悉车祸受害人赵某某因肇事方无力赔偿深陷贫困,正为孩子学费与老人药费犯愁,检察官立即伸出援手,不仅为其申请救助金,更积极协调就业帮扶,助其重拾生活信心。
多维扶弱,合力撑起“暖心伞”
司法救助远不止于“输血”,更注重全方位的“造血”与“托举”。安宁区检察院着力构建“司法+社会”多元救助体系,为受助者提供涵盖经济支持、心理疏导、法律援助、就业帮扶的“暖心包”。2025年5月对未成年被害人夕夕发放司法救助金时,联合心理咨询机构为其提供心理治疗;针对其家庭监护缺失问题,果断发出《督促监护令》,并协调民政、村委建立定期回访机制,同时, 积极对接教育部门解决其入学难题,协调学校给予特殊关爱,全方位护航其健康成长。
机制创新,全力跑出“高质效”
一是开通“绿色通道”提速办。建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对符合救助条件的案件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发放救助金,让温暖尽快抵达。2023年3月在办理农民工豆某某受伤讨薪案时,得知其因雇主拖欠医疗费和工资生活困顿,检察官迅速启动快速通道,仅用3个工作日即完成调查审批,及时发放救助金保障其基本生活。二是落实跟踪回访“保长效”。实施救助效果跟踪评估机制,定期回访受助者,了解其生活近况和资金使用、身心状况及后续困难,动态调整帮扶措施,确保救助精准落地、生根见效,实现从救助启动到效果巩固的完整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