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刑事和解现场的握手言和,到农民工拿到工资时的灿烂笑容,再到司法救助对象接过救助金时的热泪盈眶——这一幅幅温馨画面,既是安宁区检察院入驻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以下简称:“区综治中心”)后深耕基层、司法为民的生动缩影,更是该院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推动检察职能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以实实在在的履职成效守护人民群众幸福与安宁的真实写照。
2024年5月以来,安宁区检察院聚焦“检察职能下沉、矛盾纠纷就地化解、法律服务便民化”目标,实现检察业务与综治中心职能高效衔接,构建起“一站式受理、一体化办理、联动式化解”的工作模式,将区综治中心打造成检察为民的“前沿哨所”。
刑事检察“向前一步”,让矛盾化解更有温度
“感谢检察官,不仅帮我们化解了矛盾,更保住了我们两家的情分。”宋某某故意伤害案的双方当事人这样说道。2024年10月,因邻里纠纷,宋某某与任某某发生冲突致其轻伤。案件移送审查起诉后,检察官审查发现双方矛盾并不深,宋某某主观恶性较小,具备刑事和解基础,不能简单一诉了之。
于是,驻点检察官联合区综治中心调解员主动上门开展调解,细致阐释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标准,用真情沟通、以法理疏导,逐步修复了受损的邻里关系。最终,宋某某赔偿被害人任某某医疗费等共计10.4万元,并诚恳道歉,取得对方谅解。检察院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真正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睦邻。
民事行政检察“主动作为”,让民生保障坚实有力
“拿到8.77万元赔偿款的那一刻,我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2025年7月,曾某某对回访的检察官这样说道。2020年11月,曾某某在受雇康某期间,于某建筑公司工地高处坠落,导致右踝关节粉碎性骨折。事故发生后,雇主康某仅支付部分费用,拒不承担剩余赔偿。多次协商无果后,曾某某来到区综治中心求助。
安宁区检察院接到线索后,迅速指派驻点检察官调查取证。经核实,认为康某及建筑公司应承担赔偿责任。鉴于曾某某系农民工,生活困难,已获赔偿远不足以覆盖治疗费用,该院依法启动支持起诉程序。仅用60天,曾某某就拿到了应得的赔偿。
控告申诉检察“贴心释法”,让司法温度可感可触
“检察官,快帮我看看,这案子到底是咋处理的?”孙某某满脸焦虑地走进区综治中心。作为一起故意伤害案的被害人,他对案件流程不甚了解,内心充满不安。
区综治中心迅速将线索转交检察院,检察官第一时间介入,从证据审查、法律适用到诉讼程序,耐心细致地逐一讲解。见孙某某仍存疑惑,检察官又调取卷宗,当面释法析理,把抽象的法条转化为通俗的家常话。“原来是这么回事!我心里总算亮堂了!”孙某某眉头舒展,连连道谢。清晰的解答、耐心的沟通,不仅解开了群众的法结,更打开了他们的心结。
基层治理从来不是“独角戏”,唯有协同联动,才能释放最大效能。安宁区检察院以区综治中心为主阵地,与公安、法院、司法、信访等多部门携手,通过机制共建、资源共享、难题共解,推动检察监督常态化融入基层治理长效化。通过完善联席会议、信息共享和联动协同等机制,实现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的转变,真正实现矛盾实质性化解与源头治理。
据悉,2024年5月以来,该院共受理群众诉求20余人次,移送监督线索6条,提供法律咨询35人次;同步开展司法救助2件,促成刑事和解1件,办理农民工讨薪案件1件,开展普法宣传16场,覆盖群众500余人次。(安宁院 刘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