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网购和短视频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但诈骗分子也趁机潜入,利用用户对订单、账号的焦虑心理,冒充平台“客服”实施诈骗。这类骗局手段隐蔽,迷惑性强,涉案金额巨大,请大家务必提高警惕。
案情回顾:2024年7月24日10时许,杨某接到自称抖音客服的陌生来电,称其账号开通了“直播会员自动扣费业务”,每个月将扣除800元费用,如需关闭请按指引操作。信以为真的杨某根据对方指示,下载了名为 “飞鸽远程控制”的软件,并允许对方远程操作其手机银行。在对方语音指引下,杨某多次输入密码完成转账,直至当日18时左右杨某接到公安机关的预警电话,方意识到被骗。事后核实,杨某共计被骗119万余元,其中向犯罪嫌疑人格某名下中国银行账户转账39万余元。该账户涉及多起诈骗案件,共计49万余元,2024年9月9日,安宁区人民检察院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对格某提起公诉;同年11月7日,格某被兰州市安宁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并处罚金50 00元。
冒充“客服”类诈骗常见套路:
1.非法获取信息,伪装骗取信任
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或木马病毒窃取用户订单、快递及账号信息。联系受害人时,能准确提供订单号、商品详情及账号昵称等,并工伪造作证、官方聊天界面或改号冒充平台来电,以此冒充正规客服骗取信任。
2..编造经济事由,制造焦虑情绪:
以“商品质量问题退款”“订单异常将自动扣费” “账号违规面临封禁”、等话术制造紧张氛围,利用受害人担心资金损失或者怕麻烦的心理,诱使其在慌乱中配合操作。
3.诱导脱离平台,远程实施操控
以“高效指导”“办理流程需要”为借口,要求受害人离开原平台,转而通过QQ、微信、或下载某款“远程控制”“屏幕共享”类App进行后续操作,进而盗取支付密码和验证码,转走银行卡内资金。
检察官提示:牢记“三不一多”,远离客服诈骗!
1. 不轻信:官方客服绝不会使用个人手机号、QQ、微信联系客户。一旦对方提及“转账”“汇款”“安全账户”“贷款”或索要“验证码”必是诈骗。
2. 不泄露:不向外透露银行卡码、支付密码、短信验证码、身份证号、网购订单详情。
3. 不操作:不点击陌生链接,不扫描来源不明的二维码,不下载对方推荐的任何App(特别是远程控制、屏幕共享类软件),坚决不进行任何转账操作或贷款操作。
4. 多核实:主动通过官方App或客服电话进行核实。所有订单、账号均以官方平台显示的信息为准,勿信他人所言。
切记:凡是自称客服主动联系退款、理赔、取消业务的,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坚持“主动联系官方”才是硬道理,守好自己的钱袋子!若不慎被骗,请立即拨打110报警,并联系银行冻结账户,同时保留聊天记录、转账凭证、对方联系方式等证据,最大程度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