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 本院要闻 > 正文
本院要闻

一张“假证”牵出行业隐患 检察公益诉讼筑牢特种作业安全屏障

时间:2025-06-16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安全生产须臾不可放松,感谢检察机关帮助我们堵塞漏洞,目前所有特种作业人员均持证上岗,而且我们定期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检查,督促大家提高安全意识和专业技能。” 近日,安宁区检察院邀请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对辖区在建工地特种作业人员持证情况开展回头看,某相关企业负责人介绍整改情况时说道。

近年来,特种作业领域屡屡因无证人员违规作业发生重特大事故。特种作业因其专业性高、具有一定危险性,工作人员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才能上岗。作为高薪资的入门砖,特种作业操作证成为行业里的香饽饽

据办案检察官李耀星介绍,今年3月,安宁区检察院在开展安全生产领域专项监督工作中发现,辖区某建设工地在开展特种作业时,使用伪造的特种作业操作证上岗作业存在安全隐患。

经走访了解,辖区内建筑工地多、分布广,施工人员流动性大,传统线下走访核查模式因耗时费力、覆盖面有限,难以高效排查无证上岗安全隐患。

“隐患一日不排除,安全防线始终悬于一线。” 为快速精准捕捉问题线索,打通数据壁垒,发挥数字赋能优势是关键。该院主动作为,通过大数据筛查+实地走访双管齐下,利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进行碰撞筛查,发现建设工地疑似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线索200余条,针对数据对比碰撞筛出的线索,采取询问涉案人员、前往施工现场核查等方式,逐一查明部分建设工地存在特种作业操作人员持有伪造特种作业操作证上岗作业、实际作业人员与备案人员不一致等问题,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亟须整治规范。

安宁区检察院迅速启动公益诉讼程序,为有效破解特种作业安全生产监管主体多元,职责分工不明确的困境,邀请人民监督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召开特种作业行业安全隐患听证会,围绕如何强化行政监督管理职责、加强日常监管、凝聚多方力量共同推进特种作业行业治理等问题展开讨论,达成共识。结合听证会意见,安宁区检察院向相关行政单位制发检察建议督促整改

被建议单位高度重视,立即对涉案建筑工地进行现场复查检验,并在辖区开展特种作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截止目前,相关行政机关共开展特种作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2次,约谈涉案企业负责人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8人,更新特种作业人员相关信息500余条,就企业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等问题作出行政罚款决定书5。为防止问题反弹,安宁区检察院对特种作业人员持证情况进行“回头看”,经实地走访辖区40余个建设工地,无证作业问题得到有效规范和治理,公益诉讼取得预期效果。

为确保监督实效,安宁区检察院依托府检联动工作机制,组织召开辖区特种作业行业安全隐患联动专题会议,邀请行政机关、企业多方参加,形成检察机关监督推动、行政机关行业监管、企业承担主体责任的安全生产领域共治格局,看得见的行动破解监管难题,为特种作业安全生产筑牢法治屏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明确将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划定为不可逾越的法律红线,这一规定既是对作业人员生命安全的守护,也是防范安全生产事故的核心底线。从个案办理到类案监督再到积极推动全区特种作业领域规范化治理,安宁区检察院始终积极贯彻落实最高检八号检察建议,以数字赋能法律监督,以监督办案推动特种作业领域的源头治理、长效治理和系统治理,为守护特种作业操作人员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贡献检察之力。

关闭

智能悬浮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