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宁区检察院通过“兰检微共治”平台发挥社会监督力量,广泛推广宣传、拓展案件线索来源,成功受理3件案件。

为推广应用“兰州检察微共治”平台,充分发挥平台在检察为民办实事和促进提高司法质效方面的重要作用,安宁区检察院作为试点单位,对“兰检微共治”小程序进行了全方位、多渠道宣传。制作并发放海报,在所辖社区街道广泛开展宣传;围绕小程序所涉主要内容及操作方法,由新媒体持续跟进、动员转发,提升群众知晓率;通过12309检察服务中心向来访群众发放海报、讲解流程,加大对小程序的推广力度,在方便群众表达诉求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自“兰检微共治”小程序推广运行以来,安宁区检察院受理辖区内2条司法救助案件线索和1条公益诉讼案件线索。

案例一:申请人李某某因被告人王某某故意伤害一案身体受到严重伤害,无法正常劳动生产,经济收入减少,家庭经济陷入困难。于2023年11月14日在“兰检微共治”平台上向我院申请司法救助。
案例二:申请人王某某因崔某某故意伤害一案身体受到伤害,经济收入减少,部分经济损失未获赔偿,家庭经济困难。于2023年11月27日“兰检微共治”平台上向我院申请司法救助。
案例三:群众反映位于辖区某大学西北角篮球场的西侧、北侧空地堆积着大量生活垃圾及废弃的共享单车,且占地面积较大,垃圾腐烂后产生的刺鼻气味四处弥漫,造成了周边空气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

安宁区检察院在平台上受理了司法救助申请线索后,均在七日内线上程序性答复,审核后将案件移交给相关业务部门办理,建立台账并予以登记。业务部门及时联系申请人,调查核实其提交的相关证明材料,经审查认为申请人的情况符合《人民检察院开展国家司法救助工作细则》规定的救助情形,决定予以救助。目前,已完成司法救助1件,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申请人经济负担,实现了精准救助、及时救助,实实在在让群众感受到司法为民的温度、温情和温暖。
公益诉讼案件线索受理后,办案组立即赶赴现场,进行立案监督,随后依法向相关行政机关发出检察建议书,督促依法履职。相关单位在收到检察建议后,及时清除了涉案范围内的垃圾,还群众一个洁净的生活环境,增进了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兰检微共治”微信小程序是兰州市检察机关探索“互联网+检务”的切入点,是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设立检察院在群众家门口的有效尝试,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推进科学技术与检察服务深度融合,建设集法治服务、法治公开和法律监督三位一体的履职新模式,充分彰显了检察机关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真正做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是检察机关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司法为民”精神的具体实践。
下一步,安宁区检察院将继续加强对小程序的推广应用,扩大使用覆盖面,全面发挥小程序在助力法律监督提质增效方面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