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已至,春节临近。为积极贯彻落实最高检、共青团中央等15个部门《关于开展“权益岗在行动:向电信网络诈骗说不”专项活动的通知》要求,切实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增强未成年人反诈防骗意识和能力,近日,安宁区检察院联合甘肃省科技馆、安宁区图书馆、安宁区司法局、辖区各街道社区集中开展“向电信网络诈骗说不”系列普法宣传活动,给辖区未成年学生和家长带来了一场维护未成年人安全上网、防范典型网络诈骗的法治大餐。
“快乐过寒假,防骗不放假”
街道、社区在参与反诈工作中具有根植基层、覆盖面广、贴近未成年人的优势。为强化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合力,1月29日,安宁区检察院“南风”未检工作室联合福兴南社区开展“快乐过寒假,防骗不放假—向电信网络诈骗说不”专项活动。检察干警以办案中发现的大量未成年人帮办或出租、出售“两卡”,为犯罪分子从事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便利情形为切入点,让孩子们自觉提升遵纪守法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远离身边“诱惑”,妥善保管且拒绝出租、出售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电话卡,切勿因为贪图小利,沦为犯罪“工具人”。

围绕当前未成年群体中高发的“免费领取游戏装备”、“解除防沉迷系统”、“投票返现”、“刷单返利”等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电信网络诈骗类型和突出问题,检察干警结合发生在身边真实、鲜活的案例进行以案说法,深入剖析诈骗手法与危害,详细讲解未成年人应如何识别诈骗和做好自我保护,进一步提高孩子们的防诈识诈能力,护航孩子们度过一个平安快乐的春节与假期。


“提升网络素养,法治伴我成长”
为积极宣传贯彻落实《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增强未成年人网络意识和辨别能力,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环境,1月30日,安宁区检察院“南风”未检工作室联合甘肃省科技馆、安宁区图书馆在甘肃省科技馆开展“提升网络素养,法治伴我成长”主题法治宣传活动。

活动中,检察干警依据《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以数据图形形式向孩子们直观展示了目前全国未成年网民规模、互联网普及率、未成年网民遭遇网络安全事件的比例等,选取贴近未成年人生活的典型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细致地向孩子们介绍了《未成年人网络 保护条例》中网络沉迷防治、个人信息保护、反网络诈骗等内容,向大家普及如何防范涉网络犯罪方面的知识,提醒孩子们增强网络安全意识,依法、理性、文明上网,合理支配上网时间,避免沉迷网络游戏,善于利用网络促进个人成长,养成健康上网的好习惯。



“如何避免自己的信息泄露呢?”“我知道!不能随意链接公共场所的WiFi。”“有人向你要‘验证码’怎么办?”“不给!”“反电信网络诈骗专用号码是什么?”“是96110!”在知识巩固竞答环节,孩子们争先恐后回答问题。参加活动的孩子说:“这次活动让我深刻认识到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明白了怎么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今后我一定做一个文明上网的小学生。”


“夯实家庭责任,筑牢反诈屏障”
寒假、春节期间,孩子们使用手机、网络等的机会和时间增多,如果家长监督、教育不够,孩子辨别能力不足,受骗概率就会大大增加。2月4日,安宁区检察院依托在幸福里社区建立的家庭教育指导站,联合安宁区司法局、幸福里社区,利用家长课堂平台,通过法治宣讲、发放宣传手册、现场答疑等形式,重点向社区未成年在校学生、低龄未成年人及其家长普及防范网络诈骗知识,教育引导家长要切实履行家庭教育责任,加强孩子手机和网络使用管理,做好自身手机支付安全措施,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经济价值观。同时,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遇到可疑情况及时报警,确保孩子不误入参与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活动,不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的受害者。


此次系列活动是安宁区检察院贯彻落实“权益岗在行动:向电信网络诈骗说不”专项活动的第一站。下一步,安宁区检察院将持续贯彻落实专项活动工作要求,依法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积极与相关部门、学校、社会多方力量携手,不断加大法治宣传力度,丰富法治宣传形式,守正创新、积极作为,全面履行全国维护青少年权益岗职责,不断提高未成年人法律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为未成年人自由、快乐、安全成长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