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增强青少年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有效预防校园霸凌,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近日,安宁区检察院检察官走进孔家崖第二小学,针对“小升初”这一校园霸凌易发多发的关键过渡期,精准聚焦该年龄段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为100余名即将升入初中的六年级学生带来了一场主题鲜明、生动实用的防校园霸凌法治宣讲活动。活动伊始,检察官以“校园霸凌高发阶段”的提问引发学生共鸣,在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初中!”后,点明了宣讲的现实针对性和紧迫性。

多维深度剖析,明晰霸凌本质与危害
检察官首先播放了精心选取的校园霸凌真实案例改编视频片段,以案释法,引导同学们围绕“什么是校园霸凌”展开热烈讨论。随后,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清晰列举并讲解了身体霸凌、言语霸凌、关系霸凌、网络霸凌等校园霸凌的具体表现形式和特征,帮助同学们明确识别霸凌行为。立足检察办案实践和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深入剖析霸凌行为的危害链条:
从受害者视角, 强调霸凌不仅造成身体伤害,更会带来深刻的心理创伤(如自卑、抑郁、厌学),甚至影响一生;从霸凌者视角,明确指出霸凌行为是违法行为,轻则违反校纪校规,重则可能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并强调霸凌习惯对自身健康人格发展的严重负面影响;从旁观者视角,深刻阐释“沉默即是纵容”,说明冷漠旁观不仅无法置身事外,反而会助长霸凌风气,破坏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还可能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负担。

互动释法明理,传授实用自护锦囊
此次宣讲设置了气氛活跃的互动问答与情景模拟环节。同学们积极举手,提出了许多贴近实际的困惑:“被同学起难听的外号算霸凌吗?”“看到好朋友被欺负,我害怕自己也成为目标,该怎么办?”“如果在网上被恶意攻击怎么办?”……检察官结合法律知识和生活经验,一一耐心释法说理、答疑解惑,并传授了关键实用的应对策略和自我保护“锦囊”:
保持友善与尊重,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包容他人差异;冷静应对冲突,切忌冲动莽撞,避免以暴制暴;及时求助,第一时间向信任的老师、家长或学校反映情况,必要时可直接联系法治副校长;勇敢发声,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对霸凌行为说“不”,或寻求成年人帮助制止;遇到网络霸凌,注意保存截图、录音等证据;增强自信与社交能力,建立健康的友谊圈,提升应对压力的能力。

深化检校协作,共筑长效防护机制
此次宣讲活动反响热烈,成效显著。学生们纷纷表示,检察官的讲解生动易懂,不仅深刻认识到校园霸凌的危害,更重要的是学到了“遇到霸凌该怎么做”的实用方法,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和帮助他人的勇气。校方高度评价此次活动,认为内容精准、形式新颖、效果突出,并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重要契机,进一步加强与检察机关的紧密协作,常态化、系统化开展校园安全与法治教育;持续健全完善校园霸凌预防、监测、报告、干预和处置工作机制,确保及时发现、有效应对;积极营造相互尊重、平等友爱、零容忍霸凌的安全和谐校园文化环境。

延伸检察职能,护航青春成长路
组织法治副校长进校园开展精准普法,是安宁区检察院深化落实法治副校长制度、推动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关口前移的重要举措,也是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服务保障平安校园建设的生动实践。下一步,安宁区检察院将持续聚焦校园安全热点和师生法治需求,不断丰富“法治进校园”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的专业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切实加强与教育、公安、妇联等部门的协作配合,着力提升青少年法治素养、安全自护能力及遵纪守法意识,以更优检察履职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一片法治蓝天,筑牢平安校园的坚实防线。
供稿:第一检察部 牛利娜、李媛


